
“欢迎来到咱们中国境内、长沙以南、独一无二、每晚演出的相声社——得乐社,‘北有德云社,南有得乐社’……”青砖灰瓦、麻石小径的都正街上,得乐社内笑声此起彼伏。靠背椅、八仙桌配芝麻豆子茶,老长沙的感觉瞬间拉满,演员们用长沙方言演绎的段子逗得满堂喝彩,在一步千年的都正街上,不只岁月悠长,更添欢声笑语。古今对话,白果园里觅新韵“月亮粑粑,兜里坐个爹爹,爹爹出来买菜,兜里坐个奶奶。站在城市最中央,每一眼千年回想……”在“湘超”赛前表演上,歌曲《芙蓉花开》悠然响起,“逛几家烟火小店(准备克都正街韵哈味子味)……”歌词中描绘的场景,正是白果园历史文化街区的真实写照。晌午时分,跟随“花开芙蓉 跃动湘超”采风团的脚步,记者与网络达人一同走进白果园。脚下,青石板路叩响着千年回音;抬头望去,不远处现代摩登的国金中心与眼前的古街形成时空对话。
街区一隅,10多米高的银杏树静静伫立,枝头缀满了饱满洁白的果实。“白果园的名字正是由此而来,”讲解员介绍,“银杏所结的白果象征着丰收与美好,这片街区也因此得名。”走进白果园“会呼吸的”游客中心,这里以植物为主题设计,生机勃勃,不仅是游客问路、寄存行李的服务站,更是一个微型的社区生态样本。“白果园在实施城市有机更新时,创新性地保留了大部分原住居民。”讲解员说,这使得原住民与游客以及商户之间,形成了一种动态而和谐的“共生关系”,让历史街区既保留烟火气息,也焕发商业活力。种子力量,博物馆里研学热在“湘超”赛前长沙球迷方阵,观众席徐徐升起袁隆平院士的巨幅海报,“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的寄语温暖而有力。这份源自赛场的致敬,将无数人的思绪引向了那座以他名字命名的精神殿堂。走进隆平水稻博物馆,即便并非周末,馆内依然人流如织。在金黄的稻穗模型前,讲解员正生动讲述着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与杂交水稻波澜壮阔的科研故事。
“原来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来自宁波市少年宫的小学生陈明轩感慨,“在课本上学过袁隆平爷爷的故事,但在这里看到稻种的变迁史,感觉特别震撼。”广州市玉岩中学的学生研学团则将这里作为了解湖湘文化的重要一站。“秧马、曲辕犁、风扇车……对比古老稻种和现代科研设备,学生们感受到了农耕文明与科技力量的碰撞。”带队老师表示。而在北京某高校大三学生李悦看来,这次参观是一次难得的实践课。“我们是利用研学机会专门来到长沙的,正好赶上‘湘超’赛事。没想到体育赛事还能与文化研学如此结合,这种体验很新颖。”第二现场,消费新场景迸发活力当赛场内球员奋力奔跑时,赛场外的消费热度也在持续攀升。芙蓉区创新打造的多处湘超“第二现场”,成为“体育+消费”融合的生动注脚。新长福餐厅内,地道湘菜的香辣鲜香与“湘超”联赛的激情呐喊碰撞出火花。当晚,新长福国贸店人声鼎沸、热情似火,店内巨大的赛事直播屏无疑是全场焦点。每一记精妙的传球,每一次惊险的扑救,都通过高清画面实时传递,引得在场观众阵阵欢呼。“在这里,嘴巴和眼睛都得到了极大满足,既过了看球的瘾,也慰藉了挑剔的味蕾!”正在店内消费的张先生说。
“没抢到‘湘超’票?来东茅街茶馆喝茶看直播。”这一创意策划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体验,这不,“湘超”联赛当天,记者下午5时30分到达时,茶馆内已座无虚席。东茅街茶馆创始合伙人黎江说,“‘湘超’赛事期间,茶馆人气爆棚,而且客人不只逛茶馆,还会去参加球迷互动、体验非遗,消费项目比以前多了不少。”同样的热闹场景还在颐而康总部、得乐社、龙湖芙蓉天街、长沙融通长城宾馆等“第二现场”同步上演。看球赛、尝美食、逛商场、做康养,一场赛事带动一片消费,让“快乐芙蓉”成为市民游客的心之所向。举报/反馈
科元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